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血液粘着性增高及高龄等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最大,二者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4倍,合并存在危险性更高。其次是高脂血症,尤其是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全身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能够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生风险。
主要症状:下肢冰凉、下肢皮肤苍白、间歇性跛行、静息性下肢疼痛、下肢组织溃疡形成,组织坏死。

下肢动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金标准,能确切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延迟现象可评价远端流出道情况。DSA对于病变的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在造影的同时行血管腔内治疗,同期解决动脉病变。

介入微创治疗: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血管腔内局部溶栓术、取栓等;通过血管自然通道,利用特制的导丝、导管及球囊等相关材料对病变血管进行局部治疗,改善下肢血流,改善下肢缺血引起的疼痛、麻木、冰凉及缺血坏死。
介入治疗的优点:创伤小、见效快、可反复性。

球囊扩张成型术↑↑

支架植入术↑↑
目前我院胸外、小儿外科介入团队在主任李新秋博士及金阳医院介入科帮扶专家马斌医师的指导下已成功开通多例该类病患,极大程度的填补了该项治疗的空白,大大的改善了患者因下肢缺血所带来的痛苦;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肢动脉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这样能大大降低截肢的风险,改善下肢缺血症状,提高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