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院要闻 公告

感恩遇见,书写生命奇迹---记仁怀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与“小16”的故事

作者:文字|蔡丽梅(新生儿科) 编辑 | 李红 一审 | 王英 二审 | 周旭谦 三审丨杨应跃  2024-07-29  阅读次数:

在生命的征途上,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喜悦。然而,当这个迫不及待要与世界见面的新生命,在胎龄29周时,提前降临了。来不及欣喜她的诞生,不断降低的心率、越发微弱的呼吸让“小16”的爸爸妈妈揪心不已,同时也牵连了医护人员的心.......入院时体重仅为1400克,各系统情况十分凶险,在立即采取了予气管插管、T组合通气、有创机械通气等急救措施后,入住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过医护人员和家人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终于战胜生命挑战,健康出院,书写了生命的奇迹。这一生命的奇迹,不仅为仁医新生儿增添了新的案例,也展现了社会各界对早产儿健康的关注和关怀。

在最初的两周时间里,“小16”的病情危重,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仁医新生儿迅速启动了紧急救治措施。为了保障早产儿的营养供给和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决定为其实施PICC置管。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长期输液方法,能够减少反复穿刺对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感染风险。在置管后,医护人员进行了精细的护理,确保置管部位的清洁和通畅,为患儿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院组织了多次护理会诊和医疗会诊。来自不同科室的专家们共同商讨治疗方案,为患儿提供了个性化的诊疗建议。同时,医院还积极联系上级医院,邀请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为患儿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治疗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医护人员日夜轮守,密切关注“小16”的生命体征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大家一起陪伴“小16”“打怪闯关”。

为了缓解父母焦虑紧张的心情,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一方面对宝宝开展了精心照护和有效治疗,另一方面对其父母进行了心理疏导、母乳喂养宣传和一遍又一遍的病情讲解,让他们得以见证“小16”病情逐渐稳定的整个过程。为了进一步满足父母陪护的愿望,“小16”在暖箱里仍需无创呼吸支持下,病房开启了“家庭参与式照护”“袋鼠式护理”模式。有效缓解焦虑、增加母婴互动、增强照护信心,稳定宝宝生命体征,促进生长发育。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小16”转危为安,成功脱离呼吸支持并迅速“长肉肉”,父母也从最初的担心焦虑转变为如今的开心欣慰,与宝宝共度成长中的美好时光。

在新生儿科病房得到有效救治的同时,其父母在这里也学习到了专业的早产儿照护指导,包括袋鼠抱、婴儿急救、母乳喂养指导等。

父母参与宝宝“闯关”过程,惊叹于宝宝的勇敢,见证宝宝努力成长的瞬间,随时为宝宝鼓掌喝彩。“小16”在仁医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顺利离氧、建立经口喂养,体重稳定增长,完成听力筛查评估,在纠正胎龄35周顺利出院。仁医新生儿医护团队为宝宝送上祝福,感谢父母的信任,同时为其制定了出院后科学的门诊随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