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小水已经5年了,村里发生了三大变化,第一是村容村貌,第二是村干部的精神面貌,第三是群众都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仁怀市人民医院驻九仓镇小水村第一书记郑伟自豪地说。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服输的干劲和闯劲,郑伟在驻村工作中,用一份真情、一腔热情、一股豪情赢得了群众的真心点赞。

立足村情,带领“后进党支部”打“翻身仗”
曾经的小水村是九仓镇的一个贫困村,村室环境卫生差、阵地建设不规范,村级组织服务能力不强,前期更因推进落实上级党组织安排任务不力,被纳入后进党组织进行整顿。
该镇村支两委同驻村工作组立即整改,规范阵地建设,实现了村级党组织日常办公、服务群众常态化、制度化;多次组织外出观摩学习,与仁怀市医院多次开展“支部手挽手”活动、主动对接“百企帮百村”帮扶单位怀庄集团开展“主题党员活动日”,通过不断丰富党建活动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发展思路,坚定了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组结合小水村实际,以产业促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民腰包鼓了,生活富了,笑容多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据悉,该村现有蔬菜基地、小龙虾、砂糖柑等村集体项目,不仅带动了群众就业,还年均创收村集体经济6.6万元。
“形象好了,作风变了、干劲足了、产业有了、群众认可了!”仁怀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锋评价到。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小水村党员群众齐心合力,发展迈入正轨了,打出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驻村帮扶,真情实意暖人心
小水村半庆组邻近金沙县,是九仓镇的边缘地带,由于地势险峻,且资金短缺,部分通组路修建困难重重。郑伟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争取资金,仁怀市医院投入30余万元,帮助解决修路难题,将水泥路直接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受益群众50余户。
郑伟经常和小水村支两委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走访贫困群众,宣传脱贫攻坚最新政策,查看每家每户的产业发展、劳动能力、教育医疗、收入状况等。
村里老党员生病了,他登门看望慰问;村里留守儿童放假了,他主动上门了解孩子学习情况,送去学习用品;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在镇卫生院买不到药品时,主动对接仁怀市医院,并亲自将药送到贫困户手中;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员办理残疾证......一桩桩、一件件事,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对“郑书记”竖起了大拇指,也对小水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感谢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与关心,从大山深处搬到下面来,改厨又改厕的,各方面的条件都变好了;前一阵由于身体不舒服,郑书记还亲自到中枢帮我带药下来,真的太感谢了!”小水村建档立卡户谢能楷动情地说。
暴雨来袭,冲锋在前的“急先锋”
汛期来临,小水村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制定防汛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值守制度,不分白天黑夜巡查小水村河道堤坝、排查防汛薄弱点,确保实时掌握雨情、汛情、灾情。
在连续半个月的暴雨过后,通往半庆组的公路,多处垮塌,受灾较重,导致车辆无法通行。郑伟冒雨蹚水,徒步前行三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半庆组风险隐患较大的杨绪清家。到达该户后,郑伟立即告知杨绪清房屋存在风险隐患、有垮塌可能,耐心劝导该户转移。在该户同意转移后,郑伟还协助该户转移物资,抱棉被、抬冰箱,火速地将受灾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把党的关心送到群众心坎上,确保了群众汛期生命安全。
在成功转移出风险隐患区域的群众后,郑伟立即参与到马路清障工作中,拿着铁锹,俯下身子清理草石、土渣等障碍物。清扫结束后,他又继续走村串户,关注农村危险房屋险情,关注群众生活是否受到影响。“我是党员,哪里有危险我必须先上,今天趁雨不大,赶紧到村里看看受灾情况。” 郑伟坚定地说。
舍小家顾大家,视小水为“第二故乡”
据了解,郑伟从2015年在小水村展开帮扶任务,2018年驻村在此,至今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参加驻村时,他的女儿还不足5岁,儿子还不足1岁,正是小家需要照顾的时候。妻子一开始并不理解:“工作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郑伟耐心地做工作,最终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离开了小家,郑伟把小水村当成了第二故乡。一家一家地走,一户一户地了解情况,一遍一遍地耐心解答老百姓的疑问,多方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他很快融入当地的生活。
小水村半庆组的建档立卡户胡贤刚年幼的孩子生病住院,家中没有人照看,郑伟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协调周边村民,帮助该户照看牲畜,并代表仁怀市医院为该户送去慰问金500元。
驻村以来,郑伟的双手变得粗糙了,皮肤也晒黑了。有时候要开会到深夜,有时候要冒着高温去入户完善档案,有时候连续工作一个月没有回家。“郑伟书记始终把党性摆在第一位,把责任放在第一位,用心用情工作,在助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委发展产业、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中取得了突出成效,展现了驻村第一书记应有的风采。”小水村村支部书记谢飞说。